PBT技术采用IEEE802.1ag中的CFM(ConnectivityFault Management ,连接性故障管理)机制来持续地监视网络中的隧道状态。当主用隧道失效时会把业务自动转移到预先建立的备用电路上,增加了必要的弹性。有些厂商声明可以获得15 ms的故障倒换时间。
PBT技术兼容传统以太网桥的架构,不需要对网络中间节点进行更新即可基于B-DA+B-ⅥD对数据帧进行转发,数据帧也不需要修改,转发效率高。
发展趋势
当前,国内外的运营商正在对PBT/PBB技术进行评估。虽然PBT缺少一个有效的自动配置系统,会影响它的可扩展性,但是厂商并没有质疑PBT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、面向连接的、基于分组的网络的能力。
一些不支持PBT技术的人们认为,PBT不具备点到多点的能力。但在实际组网时,PBT一般部署在运营商核心网络中,而在汇聚层则采用PBB技术,而PBB本身具备传递点到多点业务的能力,因此PBB/PBT的组合完全可以满足点到多点业务的需求。
在汽车制造领域,PBT广泛地用于生产保险杠、化油器组件、挡泥板、扰流板、火花塞端子板、供油系统零件、仪表盘、汽车点火器、加速器及离合器踏板等部件。PBT与增强PA、PC、POM在汽车制造业中的竞争十分激烈,PA易吸水,PC的耐热性耐药性不及PBT;在汽车用途接管方面,由于PBT的抗吸水性优于PA,将会逐渐取代PA。在相对湿度较高、十分潮湿的情况下,由于潮湿易引起塑性降低,电器节点处容易引起腐蚀,常可使用改性PBT。在80℃、90%相对湿度下,PBT仍能正常使用,并且效果很好。
PBT技术采用外层MAC加上外层ⅥD(B-DA+B-ⅥD)进行业务转发,使CE受到运营商的控制并能隔离用户流量。这样内层用户C-VLAN不必在全网中惟一,不同的B-DA可以采用相同的C-ⅥD,不会造成数据帧在转发中的冲突。
改性PBT塑料是较重要的汽车轻质材料,它不仅可减轻零部件约40%的质量,而且还可以使采购成本降低40%左右,因此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上升。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,“以塑代钢”的汽车发展正在带动着改性PBT塑料在汽车应用中向着更广阔的领域不断开拓创新。
巴斯夫公司、日本帝人/塑料公司和拜尔公司居于其后,生产能力分别为5.5万吨/年、3.5万吨/年和2.5万吨/年。世界其他PBT生产商的产能合计为14.5万吨/年。2004年初世界PBT总生产能力为58万吨/年,2007-2008年间世界PBT生产能力将**过80万吨/年。
Ticona公司在美国谢尔比拥有3万吨/年的PBT装置。为巩固在工程塑料领域的**地位,拜耳、杜邦连手投资5000万欧元成立合资企业DuBay公司,在德国建造*PBT工厂,初期年产量8万吨。新装置建在杜邦的德国Hamm-Uentrop(乌曲普)化学工业园内,采用较新的环保和安全标准建设,该装置已于2004年初投产。